獨家解析全球面板行業誰主導技術發展
來源:數字音視工程網 編輯:上善如水 2015-06-24 09:30:30 加入收藏 咨詢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IT產品早已滲透到我們日常的生活的每個角落,消費者們對IT產品及行業也愈發了解,大家所的關注已不僅僅局限于各種終端產品,而是把注意力投放到了更高層次的上游行業。作為顯示產品的上游行業——顯示面板行業在2015年上半年發生了許多變化,技術的突破與創新不斷上演,產業格局也在潛移默化的發生著改變。
各種新技術、新材料的應用與量產,如LTPS與IGZO等新興顯示技術已逐漸投入到主流顯示面板產品之中,觸控面板材料ITO取代材料的發展也正在醞釀中,高清晰度、AMOLED面板的出貨量及在終端產品的占用率不斷提高等,都給了主導產品市場的高端品牌推出更先進、更多元化的新產品提供了有力技術支持。縱觀2015年上半年全球顯示面板行業整體發展,筆者為大家梳理了一下近期的行業走勢,大致可歸納為一下四個方面:
第一,觸控面板產業持續蓬勃發展,需求和出貨量持續走高。
第二,高清晰度顯示面板全面占領市場,HD或是FHD高清晰度已普及化。
第三,穿戴顯示裝置大爆發,已經逐漸平價化與普及化。
第四,顯示面板產業版圖新遷移,日系巨頭危機重重,中國面板廠商勢力逐漸興起。
這些變數對各個層級的廠商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整個顯示面板行業也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下面筆者就在這里為大家細細道來。
第一,觸控面板產業持續蓬勃發展,需求和出貨量持續走高。
目前,觸控技術主要有三大主流技術——單點觸摸,多點觸摸識別方向,多點觸摸識別位置,近期多點觸控識別方向、位置更受到市場追捧。而觸控傳感技術方面,隨著技術不斷成熟,觸控傳感器的結構模式除了原有的SLOC單層多點外掛式之外,In-Cell/On-cell內嵌式則越來越普及。
2015面板行業動向
觸控面板產業持續蓬勃發展
在手機觸控面板方面,觸控面板模組化、內嵌式觸摸技術得到了更多手機品牌的采用,In-cellLCD、On-cellLCD、On-cellAMOLED今年的出貨比重將占到手機觸控面板的40%左右。目前,蘋果的in-cellTFTLCD、JapanDisplay的hybridin-cellTFTLCD和三星的on-cellAMOLED主要專注于中高端市場,而單層多點的on-cellTFTLCD補足了中低端市場的空白,留給外掛式觸控傳感器的市場空間越來越小。國產智能手機品牌廠商也希望自家產品不斷的向中、高端化邁進,愈發青睞于內嵌式觸摸面板,今年的采用率有望達到15%以上,這將對生產外掛式觸控模組的企業帶來莫大的影響。
觸控傳感器整合進面板已是明顯的趨勢
筆者觀點:盡管生產外掛式的觸控模組企業在不斷的改善成本及方案,但隨著內嵌式觸控面板的成熟與成功導入,改變了下游市場的需求,各手機廠商顯然認為內嵌式觸控模組是更先進的模組技術,是未來的發展方向,觸控傳感器整合進面板已是明顯的趨勢。在實際的供應鏈中,觸控模組廠及面板廠可能在后段的貼合組裝中,從競爭變成合作的關系,這就意味著觸控面板產業的變動將持續進行。
平板電腦方面,今年全球平板電腦的總出貨量預計較2014年增長8%左右,市場維持平穩增長,蘋果和三星仍占據了主要的市場份額。筆記本電腦方面,觸控筆記本因欠缺應用軟件及昂貴的價格等原因,短期內觸摸屏的滲透率很難有大幅的提升。值得注意的是,自2014年車載顯示系統成為觸控面板一個新的發展方向,出貨量增長迅猛,這一增長勢頭也延續到了2015年,伴隨著汽車智能化的進程,車載顯示面板市場將會是長期可持續性的,存在著巨大的潛力。另外ATM,POS,電子白板等大尺寸領域的觸摸屏產品,也逐漸形成出貨增長點。據筆者推測,未來這些大尺寸領域的觸摸屏采用比例必會逐漸增長,如目前著重致力于中、小尺寸的觸控面板生產廠商把握住潛在的機會,必會迎接新的發展契機。
蘋果觸控專利——ForceTouch,是蘋果首先在AppleWatch當中導入的技術,通過ForceTouch設備可以感知輕壓、重壓的力度,并調出不同的對應功能。蘋果官方表示ForceTouch是該公司最重要的全新感應功能。目前,全新12寸MacBook就應用了該技術,并且對13寸Retina版MacBookPro提供了這項更新,這一細節不難令人感受到蘋果對于ForceTouch的重視。據傳下一代iPhone及iPadPro很可能也將搭載ForceTouch技術。
2015面板行業動向forcesensors力傳感器
目前有消息稱,蘋果正在加緊試驗新的觸控面板材料,將觸控面板的ITO(銦錫氧化物)薄膜換為納米銀線材料,公司已經要求LGDisplay、三星Display和JapanDisplay等廠商提供納米銀線材料的樣品。納米銀線材料可以降低制造成本,而且其有較好的延伸性和更高的透光率,可制造出更薄的觸摸面板,為實現柔性、可彎折LED顯示、觸摸屏等提供了可能。同時,它可以讓面板更好地感應人的手指在屏幕上面的按壓力度,提高面板觸控靈敏度,特別適合應用于ForceTouch觸控技術。
筆者觀點:雖然自喬幫主去世后,蘋果推出的iPhone并沒有太多的革命性的突破,但蘋果公司在各個新技術的研發方面依然保持著行業的領先地位。如果以納米銀線為材料的ForceTouch觸控技術可以盡早的應用到產品中,將大幅度改善用戶的觸控體驗,同時蘋果也將引領觸控面板發展方向,捍衛自身在行業中的霸主地位。
第二,高清晰度顯示面板全面占領市場,不論是在大尺寸或是在中小尺寸顯示面板,HD或是FHD高清晰度已普及化,“4K”概念持續發力。
根據IHS報告顯示,全球整個4K顯示面板市場去年收入達92億美金,其中88億美金來自4K液晶電視。隨著4K顯示器在市場中的迅猛增長,2015年4K顯示面板的收入將比去年增長94%,預計達180億美金。在大、中尺寸面板方面,自4K技術2013年被引入市場以來,曾被電視廠商視為是提升電視價值的強有力賣點,隨后顯示器廠商也緊隨其后推出各種4K顯示器產品,進一步提升了消費者對4K面板的認知。隨著新的顯示處理技術的發展,4K顯示器良品率不斷得到提升,價格隨之有所下降,這進一步促使了4K面板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接受。
2015面板行業動向
全球整個4K顯示面板市場去年收入達92億美金
在小尺寸面板方面,今年國內第一季度FHD以上分辨率智能手機市場銷量占比上升至29.4%,環比增加6.7%,其中,主要仍為1080P分辨率的產品,占比高達86.7%,2K分辨率的產品在該比例中份額不足8%。在采用5.5寸FHD面板的iPhone6Plus的推動下,越來越多的手機廠商將采用寬頻高清(WQHD)2560×1440面板,看齊“蘋果屏”,加入到屏幕高分辨率的比拼中。
同時,除民用顯示領域外,專業顯示器和公共顯示器市場也開始越來越多的使用4K面板,4K以無處不在。不可否認的是目前4K液晶(LCD)電視是4K顯示使用最廣泛的領域,但4K的移動設備面板和OLED電視面板的增勢更為強勁。隨著顯示技術提高了面板的圖元精細度設計以及亮度透射率,移動設備也將能更廣泛地運用4K顯示,如夏普和JapanDisplay等面板廠商就在最近公布了4K分辨率的智能手機面板。另一方面,子像素模擬(SPR)將作為面板廠商提高4K面板像素設計的一項重要技術支持。
對于普通的消費者而言,對于是否會選擇4K的顯示產品可能還持觀望的態度,但廠商們的野心肯定不止于此,4K一旦全面普及便不能成為產品的賣點,更高分辨率的產品遲早會登臺亮相。2014年年底蘋果推出了27寸的Retina5K的iMac,擁有5120x2880的分辨率,這已經成為迄今為止最高清的桌面電腦。如果蘋果想要繼續在個人電腦的屏幕分辨率上繼續保持領先,推出8K或接近8K級別的顯示屏幕是不可避免的。就在今年3月31日LG發布的公開稿中,LG在對外介紹自己的8K超高清屏幕時,順帶提及了蘋果將在今年年底推出iMac8K產品。
報告原話是這樣的:
“Applehasalsoannouncedthattheywillreleasethe‘iMac8K’withasuper-highresolutiondisplaylaterthisyear(蘋果公司也已經宣布他們將在今年晚些時候發布擁有超高分辨率的iMac8K)。”
分辨率示意圖
事實上,蘋果公司到目前為止并沒有對外公布任何關于8K屏幕的計劃,也沒有對這份LG的公開稿做出任何回應。蘋果公司剛剛在去年年末發布了擁有5K顯示屏的iMac,在這么短時間內再次發布更高清的產品確有點讓人產生懷疑。不過,LG作為蘋果的主要屏幕生產商之一,提前獲得Apple的動向也在情理之中。無論如何,這個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透露出的消息瞬間引來了萬眾矚目,讓各界對LG和蘋果在8K顯示領域更多了份期待。
LG8K分辨率電視
今年4月,日本公共廣播機構NHK在NAB展會(全美廣播協會大展)上的演示針對8K超高清(SuperHi-Vision)技術部署制定了規劃,NHK的工程師表示,NHK將啟動8K/超高清傳輸試驗,這將是“終極電視”,并表示8K就是真正的終極技術,將不會有任何技術超越它。
筆者觀點:不知道這里的“終極技術”是針對電視廣播技術所言,還是整個顯示器技術就將止步8K?如果LG的“8K是人類肉眼能夠識別的最高分辨率”理論為真,那么高于8K的分辨率便無法被肉眼分辨,對于目前的人類來說,即使研究出高于8K的顯示技術也是徒勞。
第三,可穿戴顯示裝置大爆發,已經逐漸平價化與普及化。
可可穿戴設備是一個潛力巨大的新興應用產品,覆蓋了人體全身(頭盔、眼鏡、首飾、手表、手環、服裝等)。目前,各種智能眼鏡、頭戴式顯示設備還并未真正的投放到市場中,與之相比各種智能手表在市場中已經較為普及,并有迅猛的增長勢頭。
可穿戴設備對顯示面板的要求與現有主流顯示面板技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輕薄、可柔性,設計個性、環境友好是可穿戴設備顯示面板更側重的指標,這對顯示技術提出了新的要求。蘋果、三星、LG、華為等公司的可穿戴產品紛紛采用AMOLED面板,這推進了AMOLED產業化進程,超薄和圓形面板為產品設計提供了更多選擇。可穿戴設備也推動了柔性AMOLED面板產業化進程,雖然從目前的顯示技術上講,柔性AMOLED顯示的大規模量產的技術還不成熟,但是AMOLED依然表現出了有別于TFT-LCD等其他技術的優勢及特點。
柔性AMOLED面板
筆者推測,柔性AMOLED面板的研發與產業化是今年乃至未來一段時間內全球各家面板企業關注的焦點,競爭異常激烈,挑戰與機會并存。說到這里,又不得不再次提到蘋果,今年新款AppleWatch熱賣不僅帶熱了整個智能手表行業的熱度,使得智能手表成為了一種新的潮流趨勢,而且大大增加了智能手表面板的出貨量。今年一季度全球智能手表面板營收約為2.04億美元,LGDisplay憑借蘋果AppleWatch的獨家顯示屏供應商的身份營收達1.86億美元,占總市場營收的90.9%,在智能手表的面板市場獨占鰲頭。而韓國同業三星Display僅有630萬美元,占總市場營收3.1%,排名第二位。如果是計算出貨量,LGDisplay在今年第一季度出貨的智能手表屏幕為800萬塊,占整個行業66.8%的份額,而800萬塊幾乎是LG在2014年第四季度智能手表屏幕出貨量的8倍,AppleWatch的威力可想而知。
AppleWatch
面對蘋果這塊“肥肉”,排名第二的三星Display自然不甘于落后,據傳三星正積極與蘋果接觸,爭取成為下一代AppleWatch的供貨商之一。同時,其他供應商也正在嘗試獲取市場份額,雖然他們目前和LGDisplay存在非常大的差距,但LG獨占鰲頭的市場地位可能很快會發生改變。筆者相信,隨著可穿戴設備顯示面板市場的逐漸擴大,將對顯示面板產生正面的刺激作用,它勢必會成為未來顯示面板市場相當重要的增長點。
第四則是顯示面板產業版圖新遷移,日系巨頭危機重重,中國面板廠商勢力逐漸興起,全球面板廠商的市占率也將呈現變化。
隨著日本經濟的整體衰退,即使是在國際上一直處于領先地位的日本電子行業也難免受到沖擊,面臨虧損的厄運。曾經顯示行業的領頭企業的夏普公司,無論是從市場銷售還是科技研發上,都在顯示面板界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卻依然逃避不了虧損的窘境。近日夏普公司公布了2014財年(截至2015年3月)財報,虧損2223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15億元),這是夏普時隔1年再次遭遇凈虧損。據了解,夏普虧損的原因主要是液晶電視機與智能手機液晶屏受到價格戰影響銷售利潤受到嚴重的沖擊,其液晶面板主力生產基地的龜山工廠等設備減損處理等。據悉,夏普計劃全球范圍內裁員10%,并確認將出售大阪市的公司總部大樓,來扭轉公司的財務狀況。
同為日企的JapanDisplay也受到了激烈價格戰的,在2014年的經營業績出現下滑的情況。同時,同病相憐的還有索尼公司,該公司在近年也一直處在“破產”危機中,賣樓、裁員已經上演,今年2月索尼宣布2014財年全年依然虧損。與如履薄冰的日系面板廠商相比,國內的面板行業則是表現出了強大的增長勢頭,國內面板廠商迅速的布局,國外廠商轉移中國,全球面板產業中心開始向中國轉移。
今年上半年TCL旗下華星光電二期(T2)項目宣布提前50天實現量產;京東方宣布將分別在安徽合肥和福建福州建設10.5代和8.5代面板線各一條,總投資額達到驚人的700億元人民幣。除此,京東方重慶、中電熊貓南京兩條8.5代線將投產,LGDisplay將在廣州建成8.5代線,三星Display將在蘇州建成8.5代線。由此計算,今年中國大陸(含外資企業)的8.5代液晶面板生產線將達到8條。
筆者觀點:目前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三大液晶面板生產基地,極大地改變了高度依賴于國外進口屏幕的情況。今年中國大陸面板出貨量將超臺灣,按照當前的發展情況,中國很可能在未來2-3年內超越韓國居全球之首。雖然,全球平板顯示市場需求呈穩步增長的態勢,目前的面板市場供需基本平衡,國內面板廠的持續擴能是否會造成全球面板市場供大于求,進而影響面板的價格就不得而知了。
今天筆者在這里為大家梳理了2015年上半年顯示面板行業的走勢,我們可以看出顯示面板行業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上面提到的觸控技術、高清晰度、AMOLED、柔性顯示等新技術以及新材料,都是今后一段時期的主流發展方向,它們為終端產品創新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持,也讓消費者了解IT產品的創新仍有無限的可能。
通過面板行業技術、材料的不斷推陳出新,讓我們看到目前整個面板市場本身還存在著很大的彈性空間,如果全球經濟保持著良好的發展勢頭,我們相信全球IT行業也將不斷走高。各種電子產品對面板的需求量也將不斷增加,這些無疑也會帶動行業內產業鏈中的企業良性循環發展。
在文章中我們也提到了一些中國企業在全球面板行業中的興起——生產能力及出貨量的大幅提升、從中低端產品向中高端產品發展,改變了全球面板產業的布局,但這一改變目前僅是從生產環節來說的,何時國內在新技術的研發能同樣迎來同樣繁榮的氣象,則是我們更期待的看到的景象。
評論comment